黄岩:数字赋能 打造黄岩水土保持智慧化样板
【来源:浙江省水利厅_地方水利】
【本站4月1日讯】水土保持监测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基础性工作,是生态建设宏观决策的基本依据,是提高水土保持现代化水平的关键基础。黄岩区自2024年列入省级“水土保持空间管理制度改革”试点以来,立足实际,强化数字赋能,积极破解水土保持监督管理人员不足、水土流失感知能力欠缺、缺乏数据和评价体系支撑等难点痛点,推动监管实现精准化、智能化。
多流域建设泥沙监测点,动态分析河道水沙关系。传统河道泥沙监测采用人工取样进行分析,工作量大,时效性不高,难以满足实时监测的要求。黄岩区水利局经过多次现场探勘,最终确立并完成了屿头乡柔极溪、宁溪镇黄岩溪、东城街道永宁江3个监测点,分别监测梨坑口小流域流入长潭水库泥沙含量、坦头小流域流入长潭水库泥沙含量,以及永宁江泥沙含量,对入库泥沙进行监测预警,为研究水体中泥沙含量的变化规律提供精准的数据支撑。
全区域覆盖水土监管网,实时监测流失动态变化。依托安装在河道周边的泥沙传感器、雨量计、流量计、电源供电系统、数据传输设备等前段感知系统,收集泥沙、降雨、流量等数据,通过云端数据存储与处理系统,将指令发给后台中控系统,实现连续自动监测水体中泥沙含量变化情况。通过客观记录变化,探究不同降雨条件下,水土流失量的变化规律,根据泥沙数据异常变化及时发现水土流失状况,进而实现对该水土流失事件的预报预警。
全流程建立智能新机制,精准研判生态治理模型。创新搭建智能预警平台,通过接收前端感知数据,收集数据后,对监测指标进行收集并分析,经长期观察研究后,设定科学阈值,对重大水土流失事件发出预报预警。利用PC端平台和移动平台,随时随地查看数据情况,针对监测数据超出设定的阈值范围,管理员会收到预警短信,以便及时掌握预警情况。同时,在监测点位现场安装球机摄像头,实现手机APP实时查看周边情况、水质情况等,结合预警提示,综合判断预警状况。从而极大缓解管理人员不足的压力,提升生态治理研判效率。
信息来源:黄岩区水利局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地址:jpbl@jp.jiupainew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