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说推荐 实时讯息 百科知识 范文大全 经典语录
首页 > 实时讯息 >

“五一”酒店民宿毁约频发,别让小算盘打没了大未来|时评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27 11:15:00    

“五一”假期将至,酒店民宿毁约再度成为热议话题。近日,“提前两个月订酒店五一住不了”的话题冲上热搜。与此同时,多地监管部门纷纷发文,告诫酒店民宿经营者规范“五一”节日期间市场价格行为,严格履行预订承诺,不得以任何不正当理由对已生效订单擅自毁约提价,侵害消费者权益,否则一经发现将依法予以严肃查处。(4月26日《南方都市报》)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从毁约现象来看,经营者对已预订价格不满意是主要原因。在“五一”假期供不应求的情况下,酒店民宿价格普遍大幅上涨,使得一些经营者觉得先前预订价格吃亏,便想出毁约这一“歪招”来挽回“损失”。于是,以装修、倒闭、老板换人等编造的理由毁约,坐地起价、大幅涨价的现象层出不穷。同样的房间,同样的时间,价格却相差巨大。

为何酒店民宿毁约如此有恃无恐?关键在于潜在收益远远超过毁约成本。即便按照约定做出赔偿或支付违约金,与节假日期间狂涨的房价相比,这点赔偿显得微不足道,难以有效阻挡毁约行为。而且,第三方平台虽有降低流量等处罚措施,但收效甚微。加之多平台、多渠道引流的经营模式,让不同平台处理方式存在差异,从而使经营者有机会回避和减轻损失。

消费者遭遇毁约时,往往陷入困境。与经营者理论、与平台交涉,过程并不轻松。部分消费者抱着及时止损的心态,不愿经历不愉快的交流,于是放弃了维权。即便有勇气维权,也常因各种原因而不了了之。向第三方平台求助,平台虽有处理规则,但作为市场主体,在维护形象与权衡利益成本时难免两难,处理纠纷的效果不尽如人意。此外,消费者相关知识的缺乏和求助成本过高,也使得他们更倾向于放弃维权,这无疑助长了毁约者的气焰。

酒店民宿行业经营压力大,在市场转暖时渴望尽快“回血”,这本无可厚非。但通过巧立名目毁约,却是短视之举。虽短期内可能增加收益,但从长期看,必然损害自身品牌形象,影响行业口碑。同时,对坚守信诺的经营者也是一种不公平,易出现“劣币驱逐良币”的不良局面。

酒店民宿经营者和第三方平台应将眼光放长远,做好预期管理,珍惜好口碑,赚合理长久的钱才是正途。而酒店民宿毁约现象的多发,也呼唤更有效的行业管理。

在解决游客住宿接待问题上,部分地方已开始尝试。比如江西景德镇已率先行动,在今年元旦春节假期前多部门联合召开价格告诫会,推动城区酒店签下诚信承诺书,为行业治理提供范本。但这远远不够。监管部门应主动出击,既要通过普法宣传、简化投诉流程,让游客敢于维权、善于维权;也要高悬执法利剑,对毁约乱象严管重罚,同时为守信商家点亮“绿灯”,给予流量扶持与政策奖励;更要督促第三方平台压实责任,建立异常订单监测机制,打通维权信息共享渠道,引入法律支援等社会力量。唯有多方协同、标本兼治,才能让酒店民宿告别“毁约顽疾”,真正成为旅游市场的金字招牌。

一纸订单,承载的不仅是住宿的约定,更是消费者对美好旅程的期待。当毁约成风,诚信变成稀缺品,这个行业失去的,远比眼前的蝇头小利要多得多。

文|孔德淇

相关文章

顶 ↑ 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