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说推荐 实时讯息 百科知识 范文大全 经典语录
首页 > 实时讯息 >

“汽车上树”闹剧:流量狂欢下更要找回责任的锚点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13 22:41:00    

□王依涵 (南京师范大学)

近日,四川省宜宾市长宁县某驾校为博取眼球,竟动用吊车将教练车悬吊至树上,并配文“学员将车开上树”发布短视频。这一荒诞行为迅速引发关注,最终驾校被多部门联合约谈,视频被责令删除。(4月12日 红星新闻)

从个别“整活”视频回望,会发现这起事件并非偶然,短视频平台上诸如此类为了吸睛而突破伦理甚至安全红线的内容屡见不鲜,深入思考会发现,这折射出当前网络生态中的一个普遍困境:在流量至上的环境中,我们该如何平衡商业宣传与社会责任?

首先要厘清的是:拍视频不是原罪,但伪装创意制造假象,甚至哗众取宠,就是对公众信任的亵渎。驾校本身是公共服务机构,更肩负交通安全教育的责任,而非一个可以随意“整活”、编造事实的短视频创作场。将车吊上树制造“误导性内容”,不仅是对信息真实性的漠视,更是对自身教育职能的严重背离。为了博眼球而制造伪真相,不是宣传创意,而是逃避社会责任。

这类行为的“出圈逻辑”本质是典型的“短期流量思维”:用极端画面吸引关注、快速变现,却忽略了行为的社会影响和潜在风险。视频中,高空作业无任何安全保障、人员攀爬树枝、现场围观者密集。当宣传手段以安全为代价时,就不再是创新,而是失控。

但我们也必须承认,信息过载的当下,普通机构、传统行业在新媒体生态中,其商业宣传确实面临越来越大的压力。一条爆款视频带来的曝光、咨询量和转化率,可能超过数月线下投放的效果。在这样的语境下,企业希望用新鲜形式打开市场,原本无可厚非。

问题在于,当宣传冲动凌驾于社会责任之上,营销就会从“工具”变成“风险”。尤其对于像驾校这样的特殊行业而言,教学质量、安全意识和社会信任,远比一个流量视频重要得多。

要在商业宣传与社会责任之间找到平衡点,既需要外部监管划定清晰红线,也需要内容创作者与企业自身具备底线意识。平台方应强化对教育类、涉安全视频的审核机制;监管部门应明确针对虚假宣传、故意制造公共安全隐患等行为的处罚措施;而内容发布者更应自问:我的内容,除了带来流量,还留下了什么?

真正优秀的商业宣传,从来不是靠惊悚、造假、违背常识取胜,而是能让观众在真实中被打动、在专业中建立信任。当一所驾校能用真诚教学记录、用专业态度科普安全知识,它自然也能被看见、被信任。

“汽车上树”的闹剧该落幕了。在这个人人追逐流量的时代,我们更需要明白:真正的竞争力从来不是哗众取宠,而是专业与诚信。当所有从业者都能守住安全与真实这两条底线时,类似的荒诞剧才不会一再上演。

相关文章

顶 ↑ 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