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是冠军 ⑪ | 爱笑爱做公益 他在用爱发件

李文航是个e人,喜欢和别人唠嗑。
这给他的职业带来巨大的好处。他是广州一名快递员,在一个有100多家店铺的商场和一个有超过1000户的小区里送快递。
别以为快递员只需要收件、派件,整天和物件打交道。实际上,他需要打交道的是人。在李文航看来,和人打交道没有秘诀,热情、真诚是最大的必杀技。
业余时间里,李文航加入由天河区来穗人员服务示范中心组建的“爱‘新’骑手”志愿服务队,给困难家庭做爱心配送,跟着社工入户开展志愿服务。
来广州第四年了,从最初的陌生,到如今,他和这座城市有了更多的联结。“我喜欢这座城市,我希望在这里留下更多属于我的痕迹。”

李文航驾驶快递车派件。
一趟取完95%收发件 他的心中有最优路线图
3月20日傍晚,记者跟着李文航在天河区美林天地商圈东座派送快递。他先在商场员工通道的入口处停稳快递车,后将十几件快递叠放在手拉车上,推开商场的小门,开始派送工作。
他的步子迈得大,步速快,走两步的时间相当于别人走一步。
第一份快递件要送到商场一层的一家手机销售店,他穿过一个个产品展示区,熟练地打开员工办公室的小门,将快递件放到茶水间,同时取走一批待收揽的件;接着乘坐东边的升降电梯上二层,这里主要是服装销售店,店铺常常要发电商销售的货,店员就和李文航约定固定的收件点,哪怕这一趟没有派送的件,他都得去瞧一眼,看看有没有待收的件。接着乘坐西边的升降电梯上三层,这里多是餐饮店,大部分店由前台人员接收快递,也有的需要电话联系签收。
一圈下来,他坐东边的升降电梯回到一层,快步走入一家手机销售店,和店员打了个招呼,举起手机晃了晃。这次不是收发件,而是给他仅剩1%电量的手机充会电。
一趟跑下来,他已经顺利完成95%的收发件。
最后剩下在一层的一家服装店里的收揽件,有三箱,每个箱子大约30斤。李文航将快递车开到那家店的后门,再进去扛货。
是的,他不是毫无秩序地走。早在他将快递件从车厢转移至手推车上时,他已经在脑海里规划好了路线。
商场在东西两边都有升降电梯,在一层从东走到西,上电梯,再从西走到东,再坐电梯上三层……如此的路线能覆盖整个商场的店铺,且最大限度减少走回头路。哪一家商店有派送件或收揽件,哪一家客户可以放在前台,哪一家需要打电话联系……每个收、发件人的习惯,早就记在了他的脑海里。
所有的快递件揽收后,他载着货物回快递站,打包、称重、装车。

李文航(右)
一句“你好”一个笑容 他靠热情真诚收获认可
李文航是2021年左右入行的。当时刚和女朋友从河南老家来广州。最初做快递员,他就是想体验这份工作,当然包括体验“加油干月薪过万”。干了快递员后,他经常拿到超过1万元的月薪,“劳动和收入成正比,多劳多得很适合我。”
三年前,他开始负责美林天地商圈的东座以及部分美林湖畔小区的快递。
最初对商圈不熟悉,他经常找不到门店,延误配送时间;又试过在小区楼下一口气点完了“已签收”,但楼上的住户还没收到货物。头一个月,他收到了好几单客户投诉。他就给每一位客户打去电话,解释自己是刚来的,因不熟悉情况出现了失误,并补充说快递在他手上,很安全,很快能送达。真诚的沟通得到了大部分客户的谅解。
后来,上班时,他会刻意地记下每家店铺、每位住户收发快递人的名字以及他们的收发习惯。有时遇到第一次见面的人,他总会热情地先喊一句“你好”,同时向对方展露一个明朗的笑容。很少有人能拒绝这份赤诚的热情。下了班,他就带着女朋友一起逛商场,一边逛一边记住每家店铺的位置。
工作时间长了,李文航还发现一个小技巧,有时给他人一个恰当的外号,能拉近彼此的距离。有些打交道时间长的客户,李文航和对方会产生一个只有彼此使用的称呼。比如二楼的一家服装店的店员是李文航的老乡,姓马,李文航会喊对方“马老板”。当然,这样的“称呼”要恰到好处,不能没边界感。
热情真诚的性格,加上利索无误的工作,渐渐地,李文航收获了很多客户的认可。
商圈里有好些常和他打照面的老板、店员都和李文航加了微信,平时会和他在朋友圈里互动。
一位老爷爷,经常趁收快递的时间,拉着李文航唠嗑。李文航总会抽出时间来陪他,唠自己喜欢的书,唠爷爷年轻时候的回忆。后来,老爷爷要搬家了,特意叫来了李文航,将一套看完的书送给他。
如今,“00后”的李文航已是快递站里的“老师傅”了,常常有比他年纪长的新员工跟着他学习。

李文航参与爱心配送。图片来源:天河区来穗人员服务示范中心
快递小哥化身志愿者 他与广州有了更多联结
在广州工作久了,李文航自然而然地将这座城市当作“第二故乡”。去年年中,他加入了由天河区来穗人员服务示范中心组建的“爱‘新’骑手”志愿服务队。
“加入服务队的原因,可能就是年轻,浑身上下有使不完的劲儿。”有时李文航觉得,可能再长几岁,自己会失去这样的热情,但至少现在还有,那就做。
结合快递员走街串巷的特点,志愿队的社工请快递员将爱心人士捐赠的物资配送给困难群体。李文航乐于参与爱心配送。他服务的是一对住在前进街道的老夫妇,两人带着一个孙子一个孙女,孙子是脑瘫患者,孙女还在读书。每回有爱心人士给这户家庭捐物资,或者社区给对方送礼品,李文航都会帮忙将物品送到他们家,并了解、记录对方的需求。
下了班,李文航也不闲着,他跟着社工进老小区帮忙修剪树枝;给环卫工人送清凉饮料;去参与新就业群体茶话会……
回忆起自己刚从老家来广州打拼,在这座陌生的城市里“无依无靠”。不过现在,他在工作中认识了很多的同事、同行、朋友。在参与公益活动时,他又有了更大的圈子,他觉得自己和这座城市有了更深的联结。
他说起,此前在志愿活动上认识一位社工,得知对方有一套自己感兴趣的书。对方说有空就送来给他看。俩人约了几回时间,都因忙工作没约成。本以为这件事不了了之了,但突然有一天,社工请了他的一位同事将书带回了快递站。“原来那位社工一直没忘记我,也没忘记借书的事。”李文航说。
和志愿队的社工们聊起李文航,大家都对这个积极参与公益的“快递小哥”印象很深刻。“每回组织活动他都很热情、很积极地响应。他总是说‘这次能来’‘工作完赶得过来,立马就来’。”天河区来穗人员服务示范中心的工作人员邵小丽说。
后来,社工将李文航参与公益服务的事记录下来,命名为“李文航与天河的故事”。李文航将这个故事贴在了自己的快递车后面,“希望传递给更多的人,吸引更多人加入我们的团队。”
文/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何钻莹
图/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苏俊杰
(署名除外)
视频/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苏俊杰、何钻莹
海报设计/张妍
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李凤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