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和浩特市第十四中学:让校园的每个角落都浸润文明与温暖


组织社团活动

开展社会实践
走进呼和浩特市第十四中学,映入眼帘的是文化展板上的励志名言,电子班牌滚动播放的校园新闻,走廊两侧展示的学生作品……每一处细节都彰显着这所拥有60年办学历史的学校在文明校园创建中的用心与创新。
近年来,学校以“阳光生态教育”为核心理念,以“六个好”为标准,将文明校园建设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先后荣获“全国文明单位”“全国德育工作先进集体”等多项荣誉称号,成为内蒙古自治区基础教育领域的标杆。
作为全国文明校园,呼和浩特市第十四中学始终将党建工作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构建“六发力、一融合”工作机制,推动党建与教师队伍建设、课程改革、文明创建同频共振。学校以“阳光教育”为引领,打造“学思结合、师生互动”的思维型课堂,教学质量稳居内蒙古自治区前列。从现代化图书馆到智慧教室,从心理辅导站到“悦心室”,学校为学生营造了优质的学习与成长环境,让每个角落都浸润着文明与温暖。
在思想道德建设方面,学校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构建了“思政课程—课程思政—德育思政—文化思政”四位一体的教育体系。241门阳光德育校本课程覆盖科技、人文、艺术、体育等领域,通过“青春向党”合唱比赛、“我的家风故事”演讲等百余场主题活动,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融入日常教育。学校还与博物馆、科技馆等合作开展了200余场研学实践,让学生在行走中感悟家国情怀,厚植责任担当。
党建引领始终是学校发展的核心动力。学校领导班子以“党员先锋岗”为抓手,推动支部书记兼任年级组副组长,开展党员示范课、家访等活动,充分发挥党员教师的先锋模范作用。第二党支部被评为“市级坚强堡垒支部”,党员教师在课程改革、管理创新中冲锋在前。通过定期举办党史讲座、专题学习会,学校确保党建工作始终引领教育方向,为文明校园建设注入红色基因。
在十四中的课堂上,传统的单向灌输模式已被打破,“学思结合 师生互动”的思维型课堂成为常态。教师们运用“创设情境—提出问题—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总结反思—应用迁移”六步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大胆质疑。为打造高素质教师队伍,学校实施“阶梯式”人才培养战略:自治区级学科带头人领衔示范、市级教学能手传帮带、青年教师通过“智班方略”“班主任思政课大赛”等平台快速成长。目前,学校拥有46名自治区、市级骨干教师,他们的身影活跃在全国教育科研课题组、《教育大智慧》等高端学术平台。
漫步校园,绿树成荫的林荫道、书香氤氲的图书馆、设施先进的智慧教室,处处彰显着现代教育的蓬勃生机。学校精心打造的“阳光生态”文化品牌,以“向阳而生 逐光而行”为核心理念,通过心理辅导站、心情舒缓室等空间建设,为学生筑牢心理健康防线;通过“作业即作品 校园即舞台”的展示平台,让每一个创意都绽放光彩。在文明校园创建中,学校注重环境育人的细节:教学楼走廊悬挂着学生创作的书画作品,食堂墙面张贴着节约粮食的公益标语,操场围栏展示着运动健儿的拼搏剪影……这些充满正能量的文化元素,潜移默化地塑造着学生的品格。2024年,学校获评“自治区文明校园标兵”,成为首府教育系统的一面旗帜。
“我们致力于打造内涵丰富、高效优雅、文明厚重的校园文化,营造和谐文明、积极向上的校园环境,为学生的成长筑牢根基。”呼和浩特市第十四中学副校长康虹丽表示,学校在文明校园创建过程中,通过打造阳光教师团队、培育阳光出彩少年、营造阳光校园氛围,走出了一条特色鲜明的发展之路。未来,呼和浩特市第十四中学将继续秉持“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为了一切学生的发展”的教育理念,不断探索创新,推动学校文明校园建设迈向新高度,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新时代优秀人才而不懈努力。
丨来源:青橙融媒(实习记者 若谷)
丨编辑:于惠敏
丨校读:魏颖
丨审核:舒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