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说推荐 实时讯息 百科知识 范文大全 经典语录
首页 > 实时讯息 >

【金昌城乡融合进行时】永昌县城关镇北海子村:红色热土焕新颜 研学赋能促融合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5-23 17:35:00    


夏日,走进永昌县城关镇北海子村,湿地的绿植越发葱郁,一面面色彩鲜艳、主题鲜明的红色墙绘格外引人注目。这些墙绘分布在村庄的大街小巷,以生动形象的画面再现了当年红军西路军在永昌战斗的场景。有的描绘了激烈的校场山战斗,战士们手持武器、奋勇拼杀;有的展现了村民支援前线,在水磨坊忙碌磨面的情景。这些墙绘不仅美化了村庄环境,更成为了传播红色文化的无声使者。



每当游客和村民驻足观看,仿佛都能穿越时空,感受到那段波澜壮阔的革命历史。孩子们会指着墙绘,好奇地向长辈询问其中的故事,红色文化就这样在潜移默化中得以传承。


在永昌县城以北,占地690.21公顷的城关镇北海子村,是一片浸染着革命先烈热血的红色热土。1936年11月,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在此英勇奋战,校场山战斗中,不足500人的西路军战士顽强抵抗1200余名敌人的进攻,虽因寡不敌众最终撤出战斗,但他们的英勇事迹和崇高精神永远镌刻在了这片土地上。红西路军鏖战永昌期间,金川河流域西自水磨关东至北海子东山头,30余盘水磨彻夜转动磨面支前,谱写了军民团结的动人篇章。


如今,这段峥嵘岁月不仅是历史的记忆,更成为了北海子村发展红色旅游与军事研学,推动城乡融合发展的宝贵财富。


5月16日,在永昌县北海子青少年军事研学基地,来自永昌县第二小学的五年级学生开启了一段充满挑战与收获的研学之旅。在体能训练区,他们迎着朝阳,迈着整齐的步伐,进行军姿训练。尽管汗水湿透了衣衫,但没有一个孩子喊苦喊累。“通过这些训练,我感觉自己的体力增强了,也更能体会到红军战士们当年浴血奋战的艰辛。”五年级学生李永瀚擦着汗水,眼神中透着坚定。



在射击区,孩子们手持仿真枪,认真瞄准目标,学习基本的射击技巧。他们全神贯注的样子,仿佛一个个真正的小军人,在训练中培养了专注力和耐心。在沉浸体验区,步枪射击、真人CS、手榴弹投掷,让孩子们身临其境感受红军不畏牺牲、艰苦奋斗的精神。



在真人CS对战中,孩子们分成小组,制定战术、相互配合,在“枪林弹雨”中体验团队协作的重要性。“红色文化是一种革命精神的传承,它代表着光明、凝聚着力量,引领我们走向未来,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将它传承下去。”学生张馨玉深有感触。这些沉浸式的体验项目,让红色精神不再是书本上的文字,而是化作了孩子们亲身的感受和领悟。


在红色美丽村庄巩固提升建设项目的推动下,北海子村依托校场山西侧学校旧址打造的红色军事文化研学基地,成为了连接城乡、促进融合的重要平台。这里,以“党支部+村集体+群众”的合作形式,将红色文化教育与军事模拟训练有机结合,吸引着众多学生前来研学历练。


“北海子村积极探索城乡资源互补新路径,通过深挖红色文化这座‘精神富矿’,有效搭建了城乡互动新平台,带动形成‘红色美丽村庄+农旅+红色研学’融合发展的乡村旅游模式,打破村集体经济发展比较薄弱的瓶颈,实现强村富民目标。”北海子村党总支副书记周振堂告诉记者。


北海子村红色旅游与军事研学的发展,为城乡融合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对于城市的学生和游客来说,这里是感受红色文化、体验乡村生活的好去处;对于村里的群众而言,这是增收致富的新途径。



随着红色旅游的兴起,村里的红色食堂生意火爆,游客们品尝着红军饭,穿着红军衣,在味蕾与视觉的双重体验中,更加深入地了解红色历史。村民们还纷纷开设农家乐、民宿,销售特色农产品,收入不断增加。同时,村集体经济也在不断壮大,通过研学基地的运营以及相关旅游产业的发展,为村庄的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提升提供了资金支持。


“我们城关镇深入实施空间优化、产业协同、生态共保、服务共享、文明共建、治理联动‘六融一体’的城乡融合发展模式,形成了以北海子青少年军事研学基地、黄家学村股份经济合作社项目和金川西村共享农庄农旅融合示范工程为带动的城乡融合发展新亮点。”城关镇副镇长徐芳说。目前全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41407元,农业增加值达15828万元,为实现乡村振兴和城乡全面转型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劲动能。


现在的北海子村,红色墙绘与研学基地相映成趣,红色食堂飘出阵阵香气,农家乐、民宿宾客络绎不绝。城市学生在此接受红色教育,村民通过旅游产业增收致富,村级党组织高效服务强化保障。这里既是传承红色基因的鲜活课堂,也是城乡融合发展的生动缩影,正以独特的魅力,书写着乡村振兴的崭新篇章。

记者:刘伟业 文星乃

来源:镍都金昌客户端


编辑:柴纳敏

责编:闫瑾 刘欢欢

审核:马丰友


相关文章

顶 ↑ 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