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动,身边的美好——虹口篇”之四
三月,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丘北县普者黑湖畔飞鸟蹁跹,绿水、蓝天、村落、峰丛构成一幅色彩斑斓的生态画卷。推进湖水、湖岸、生物多样性协同保护和治理,丘北县普者黑成为远近闻名的旅游目的地,而这,正是丘北县统筹推进生态保护与绿色高质量发展的生动缩影。


虹口区援滇干部、挂职丘北县委常委、副县长的郭元华(上图左),曾在虹口生态环境局工作,作为一个“环保系统的干部”,面对丘北如画美景,他心中想到的就是如何做好这一篇“绿色文章”。
郭元华和同事们勠力同心,紧紧围绕打造世界一流山水田园旅游康养胜地为目标,深度融合“旅游+”,丘北县成功创建10个国家A级景区,普者黑景区入选国家级旅游线路,康养旅居产业全面升级。

位于丘北县产业集聚区内的安康家园安置区于2017年10月份开工建设,2018年9月底搬迁入住,共安置11个乡镇65个村委会234个自然村411户1850人,全部为脱贫户。


安康家园安置点帮扶车间
近年来,在上海市及虹口区大力支持下,丘北县持续拓展东西部协作帮扶深度,加大帮扶力度,体现帮扶温度,把易地扶贫搬迁后续产业扶持放在重要位置,坚持发展壮大产业和增加群众收入目标相统一,坚持园区共建政策和帮扶车间建设举措相结合,促进搬迁群众就地就近就业增收,让群众既安家又安心。
丘北县发改局副局长汪晶晶表示,为了让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沪丘两地携手帮扶支持下,搬迁群众收入水平得以持续提高。

2023年,文山船情农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通过上海援滇干部招商引资来到丘北县,企业油菜加工车间的引进,不仅为当地油菜产业注入了新的活力,依托于上海市对口帮扶资金建设新建综合帮扶车间,还有效解决了安康家园安置区群众“就近就业”问题。

企业生产的菜籽油
文山船情农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杨若伊表示,在上海援建干部的大力支持下,企业仅仅用了40天就建成办证开工投产。
文山船情农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员工王云超就是从舍得乡搬到安康家园安置区的,他告诉我们,来到安康家园,改善的不仅是生活条件,工作更稳定,收入也更高。

八道哨彝族乡阿诺村,共有187户987人,是一个白族聚居村寨。近年来,在上海虹口的关心支持下,阿诺村依托资源和区位优势,坚持以协作促发展,开展村内环境提升、民族文化挖掘、基层社会治理,推进乡村振兴走深走实。

阿诺村村长李卫兵介绍了沪滇协作项目如何运用在村内环境提升、污水治理、文化挖掘、旅游发展等项目中,让群众的生活越来越好。

一栋栋特色鲜明的民族民居、一条条干净整洁的道路以及生长旺盛的鲜花绿草。在村子中央的文化活动广场旁,白族妇女聚在一起穿针引线制作服饰等手工艺品,面庞洋溢着幸福的笑容。丘北县在普者黑景区综合整治提质升级工作中,充分挖掘和展示阿诺村白族传统文化,通过农文旅融合发展,使小村庄实现了美丽蝶变。
因为爱情,杨晓丽从贵阳来到了阿诺村,现在因为沪滇协作,她成为了阿诺村虹诺坊的负责人。
家家户户房前屋后苍翠葱茏的植被,及爬满墙头的玫瑰花,一派生机盎然的乡村美景。阿诺村积极探索“农文旅”融合发展新路子,因地制宜打造了一批集服务、经营、景观等业态为一体的农文旅综合体,激发了乡村发展的内生动力。

阿诺村柴火小院店主张紫薇(上图右)和丈夫因为家乡的巨变不再外出务工,回归故里,即使为了成就自己的梦想,也是想为家乡的发展添上一把力。

与阿诺村不同的是,同在八道哨彝族乡,毗邻普者黑风景区的白脸山村,是彝族支系撒尼人的村落。走进白脸山村,只见村道干净整洁,一栋栋独具民族特色的楼房错落有致,在绿树的掩映下格外清新亮丽,一幅绚丽的乡村振兴画卷在眼前徐徐铺开。

八道哨彝族乡党委委员、宣传委员吴秋红表示,曾经,白脸山村产业结构单一,近年来,在虹口区对口帮扶资金和项目的支持下,村两委带领群众大力发展特色农产品种植,充分利用少数民族特色文化、优越的交通条件和优美的自然生态环境,探索出一条农文旅融合的乡村振兴之路。
随着普者黑景区客流量增大,白脸山村因地制宜发展“荷花经济”。游客的增多,又带动了村里的民宿和旅游发展。白脸山村荷田丘舍店主胡刘刘表示,现在村里的民宿有将近一百家了。

风起,一台台风机运转不停;日出,一片片“无垠蓝海”积蓄动能。丘北县了建成全国规模最大的高原山地新能源基地,为丘北社会经济发展注入绿色动能。


聚焦绿色现代农业,全县种植辣椒34.23万亩、烤烟收购35万担、万寿菊鲜花产量33.75万吨、蔬菜产量21.5万吨,形成了“红黄橙绿”四色产业发展格局,澳洲龙虾、鲟鱼、蓝莓等高原特色农业产业蓬勃发展,丘北县被评为全国休闲农业重点县,现代农业稳中有升。
丘北县人民树立绿色发展理念,做强“绿色引擎”;壮大绿色经济,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推动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持续绘就新时代乡村振兴壮美画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