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说推荐 实时讯息 百科知识 范文大全 经典语录
首页 > 实时讯息 >

青岛故事丨从“小学生”到“农民爱迪生”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13 20:47:00    

璐璐,是胶州“农民爱迪生”李志敏女儿的名字。十年前,仅有小学学历的李志敏凭借敢做敢闯的精神,发明出世界第一台实用性的辣椒除柄机。如今,全球只要有加工辣椒的地方,基本都会有璐璐农业装备的身影。

目前,李志敏正在研发自动化辣椒脱帽设备,攻克辣椒行业重大加工难题,已经过大量验证效果比较理想,计划于明年正式推向市场。从剪把机到去蒂机,李志敏不仅实现两个全球首创,为辣椒加工提供了智能化解决方案,更让世界看到中国农民的智慧和执着……

李志敏给记者展示辣椒脱帽设备制作原理

机器就像孩子

胶州是全国最大的辣椒加工出口集散地,全国80%的辣椒需要集合到胶州来加工。因此,给小辣椒剪把儿几乎形成了一个产业。

“奶奶坐在院子里,戴着口罩和手套,用剪刀一个个地剪掉辣椒的小蒂把,然而劳累一天只能剪100斤,人工不仅效率低,还会辣手辣眼睛,气味也特别难闻。”58岁的李志敏跟记者回忆起自己的童年时光,而他从小就喜欢机械设备,就想,能不能做一种机器代替人工呢?

李志敏

因为当时家庭条件有限,李志敏初中只读了7天书便辍学了,15岁便已经外出打工,只要是休息日他便跑到书店去记笔记,自学机电液压等知识。

2007年,40岁的李志敏开始尝试做辣椒除柄机的研发,采用剃须刀原理,通过制作滚筒旋转让辣椒的把都漏到滚筒上的小孔里,然后旋转再切掉。每天下班后,都扎在书堆里翻资料,学完后还要采购零件进行试验,边打工赚钱边给自己购置机器配件。

李志敏查看设备制作情况

“回想那些年,饥寒交迫,在村里每天都不敢见人,怕被人笑话,觉得我不务正业、不过日子。”李志敏跟记者回忆起自己的低谷期,他骑摩托车去买角铁,每次用肩膀扛3支6米的角铁,特别是冬天的时候,路上耳朵都冻僵了,脖领和袖口到处灌风。就这样寒来暑往,买材料、做试验,换材料、再做试验,一次次研制,一次次失败,试验不合格的就直接卖废品。而那时,李志敏也成了“孤家寡人”,最羡慕的是别人家敞开着的大门,因为他不敢开门,身上压着四五百万的贷款,怕债主上门,甚至还曾有过轻生的念头,但想想闺女,又选择熬下去。

“最关键的是不知道机器能不能成功,如果已经有这个设备,我们做不好,是我们技术不行,关键是没有,一切都是未知数。”李志敏说,一次次失败,要么就是剪切率低,要么就是辣椒破碎率太高,损耗太多,这些难题将他的斗志逐渐磨灭,到第5年的时候也曾想过放弃,但他还是不甘心。

李志敏查看设备制作情况

“我在想是不是机器真的无法代替人工来剪把,后来给自己设限到45岁,如果再失败就打工挣钱还债。”李志敏告诉记者,在2013年的5月份,他研发成功了世界上第一台辣椒除柄机,辣椒有一百多个品种,虽然只能剪板椒,但已经让他看到了些许希望,于是又给自己放宽了年龄限制,再等等。

“那个时候心里感觉有底了,可以再拼一把。”2014年底,李志敏发明的第一台辣椒除柄机经受住了连续100小时的不间断作业试验,印度客户慕名而来,经过现场演示后,当场就订购了4台。

李志敏查看设备加工情况

后来,他用闺女的名字“璐璐”给机器命名,他说在自己的心里,这台机器就跟孩子一样。2015年12月,李志敏的小学同学借给了他50万块,他成立了璐璐农业装备有限公司,2016年机器开始出口印度,第一年就在印度赚到了五百万,还清了外债,后来国内外的客户都打电话来咨询,印度最大的辣椒加工企业NK公司老板更是不远万里漂洋过海地登门考察合作。从此李志敏的辣椒除柄机拥有了走向市场、走出国门的机遇,自己独创的辣椒除柄机享誉印度、马来西亚、土耳其、巴基斯坦、墨西哥等十几个国家,而他也慢慢有了更多资金和精力改进技术、完善设备。

国外建基地做全产业链条

“现在璐璐机械的辣椒除柄机已经升级到第17代,每小时辣椒除柄效率最大到一吨左右,可以代替200个人工。”李志敏介绍,企业已在全球占95%的市场份额,其订单量每年都在增长。其中在印度市场的占有率达到了98%以上,被印度政府列为购置补贴产品,只要购买“璐璐”牌辣椒除柄机,政府给予40%的补贴,这也是印度首次对国外农机产品进行政府补贴。2018年底,应印度政府邀请,“璐璐”机械在印度成立了分公司,负责印度及周边市场的销售服务工作。

李志敏与团队成员交流设备改进情况

“设备出口到土耳其,关税全免,增加很多订单。”李志敏自信地告诉记者,企业的发展要求企业自身要硬,更需要国家的好政策,这样才能走得更远更快。李志敏培养下的“璐璐机械”,被誉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助推下成长起来的典型代表,李志敏公司与巴基斯坦及土库曼斯坦等上合组织国家有了更加亲密的往来,牵头起草了《辣椒除柄机》的行业标准。

2024年,李志敏应土耳其客户的邀请来到了号称“小胶州”的土耳其辣椒市场。经过调研,国内的辣椒每亩产量是700公斤左右,而当地只有200公斤,3倍多的产值差距,李志敏敏锐地发觉到,这给了中国辣椒品种和中国种植技术的广阔舞台,而且从土耳其发货到欧洲、非洲国家只需要2~3天的时间,物流运输有非常大的优势,所以辣椒交易非常火爆,于是李志敏再次决定在土耳其设立子公司。将自己辣椒产业做成集种植、加工、销售、出口等为一体的全产业链产业。

再度攻破“辣椒难题”

从一个人孤军奋战到拥有研发团队,再到专家教授团队作为技术顾问,李志敏团队如今已拥有70多项发明专利,填补国内4项设备空白,更是实现了辣椒原料到辣椒段、辣椒皮、辣椒粉等加工的全链条深加工,大大提高了加工效率,为企业节省了成本。

李志敏展示加工辣椒过程

“辣椒全身上下都能用,连把都是宝。”在厂房内,上百斤剪完的辣椒把堆放在一起,李志敏用手捧起来一把,告诉记者他们将这些辣椒把废料打碎加工成粉末加入玉米粉里面制作成颗粒饲料喂给牛羊。

辣椒剪把是把辣椒的把剪掉,脱帽是把连辣椒象帽状的蒂连接把全部去除,而到目前为止,辣椒行业一直没有“脱帽”设备,因为就连人工去蒂都经常导致辣椒破损,损耗过多,更别提机械了。年近六十的李志敏一直没有放下创新的步伐,他牵头研发的辣椒去蒂机,经过大量的实验数据验证效果较理想,预计将在2026年元旦正式上市,这又攻破了辣椒界的大难题。从辣椒剪把到去辣椒蒂,实现了两个全球首创,真正让青岛智造、中国智造走向世界,而他可以骄傲地说一句:“是中国人发明的!”

(半岛全媒体首席记者 钟迎雪)

相关文章

顶 ↑ 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