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委金融办:省级财政计划三年内安排超百亿元资金支出,解决融资难融资贵问题
广东省政府办公厅日前印发实施了《广东省进一步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若干措施》(以下简称《若干措施》)。
融资是企业最关心的问题之一,这一轮政策聚焦降低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企业融资成本,政策支持力度非常大,相比之前的政策,新的政策有什么特点?5月12日,广东省新闻办举行的政策解读新闻发布会上,据省委金融办副主任童士清介绍,本次政策更加突出财政和金融联动,省级财政计划三年内安排超百亿元资金,通过贷款贴息和融资担保在融资供需两端同步发力,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对企业融资的撬动作用,促进企业融资量的增加和价的下降,更好解决融资难融资贵问题,让广大企业真正得到实惠。

据介绍,在贷款贴息方面,《若干措施》聚焦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企业,在支持力度、覆盖广度和管理精度上实现系统性突破。
其一是支持力度更大。贴息比例上限从过往同类政策的20%-30%提升至35%,政策执行期内单笔贷款合同可享受不超过1年贴息,单个企业年度贴息金额最高可达2000万元。
其二是覆盖面更广。年度贴息贷款总规模最高2000亿元,相当于广东省2024年制造业贷款增量的30%左右。同时,鼓励各地市结合实际制定相应的贷款贴息政策,覆盖范围将进一步扩大。
其三是支持对象更精准。通过负面清单管理强化政策执行约束,明确贴息对象为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企业新增银行贷款,限定贷款用途主要是建设厂房、购买设备、技术改造、科技研发等方面,明确排除借新还旧、土地购置等非生产性融资需求。

在融资担保方面,则主要在三方面发力实现量增价降。
其一是通过提升政府性担保机构资本实力,推动担保融资扩面增量,让银行敢贷。省级财政计划连续三年对我省政府性担保体系增资,预计每年可实现全省政府性担保机构新支持融资规模超千亿元,服务中小微市场主体超10万户次(其中三成为新增融资主体),带动相关企业增加营收超1500亿元,稳定和服务就业岗位约90万个。对自身信用条件达不到银行贷款门槛的企业,融资担保可通过增信、分险降低银行放贷门槛,帮助这类企业获得银行授信,解决企业融资“从0到1”的堵点。对于已获得银行授信的企业,融资担保将帮助企业提升融资额度。例如,某小微企业原本只能申请500万元贷款,担保分险后,银行放款额度可能提至1000万元。
其二是通过代偿补偿,让政府性担保机构敢于担保。据介绍,将建立代偿补偿常态化机制,对政府性担保机构需要承担代偿责任的,给予一定比例的补偿,以降低政府性担保机构的风险,增加可持续经营能力。同时,督促政府性担保机构落实省地方金融管理局、省财政厅2022年8月印发的《广东省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小微企业和“三农”融资担保业务尽职免责工作指引》,让政府性担保机构放下顾虑,敢于作为,扩大业务规模。
其三是通过降费奖补,进一步降低担保费率,确保政府性担保业务在现有不到1%的平均年化费率基础上进一步下降,让制造业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等市场主体真正享受到低成本融资。
文/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许晓芳、赵越
图/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吴子良
海报丨谭惠兰、崔素华
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赵小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