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说推荐 实时讯息 百科知识 范文大全 经典语录
首页 > 实时讯息 >

走基层丨小东门“五边形”养老,让晚年生活“超有范儿”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06 15:00:00    

黄浦区作为上海老龄化和高龄化程度最为突出的城区之一,正面临着日益严峻的人口老龄化挑战。传统养老院模式已难以满足老年人对高品质生活的向往,居家养老逐渐成为众多老年人的首选。为此,黄浦区坚持服务供给、科技赋能与人才支撑,匠心构筑了一套“床边有照护、桌边有食惠、身边有帮扶、周边有布点、手边有响应”的全方位“五边形”养老服务体系。

在此背景下,黄浦区小东门街道养老服务工作的“老法师”张晓庆,凭借其八年如一日深耕养老领域的执着与专业,通过灵活多变的服务角色与精湛的专业素养,赢得了广大老年人的高度赞誉,架起了政府与老人之间情感沟通的桥梁。近日,记者跟随张晓庆的步伐,深入探访小东门养老服务体系,探究他们如何为老年人提供贴心、全面的服务。

“张阿姨,我来看看你,你最近身体好吗?今年有什么服务需求吗?”记者跟随张晓庆的脚步,来到张益亚老人家中,看望老人,询问服务需求。张晓庆介绍,目前小东门街道有特殊困难老人330多人,她每年都会到这些老人家中走访,调整适合老人的服务项目。

这些年,街道通过优化资源配置,构建了覆盖全区域的养老服务网络。多元化的服务供给为“五边形”养老服务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

“床边有照护”,意味着24小时不间断的居家照护服务。街道引入了专业的护理团队,为老年人提供定制化护理计划,确保他们在家中就能享受到专业的照护服务。

“桌边有食惠”,则是指街道为老年人提供的助餐服务。近日,街道通过与老字号沈大成合作,小东门街道社区长者食堂“东小馆”正式开门迎客。“东小馆”为老年人提供了营养均衡、价格实惠的餐食。此外,街道还设立了多个助餐点,方便老年人就近就餐,满足了他们的饮食需求。

而“身边有帮扶”和“周边有布点”,则体现了黄浦区在养老服务方面的全面性和便捷性。街道组织了志愿者队伍,为老年人提供生活帮扶、精神慰藉等服务。同时,街道在周边社区设立了多个养老服务站点,为老年人提供日间照料、健康咨询、文化娱乐等多样化服务,丰富了他们的精神生活。

在张晓庆的引领下,记者踏入了坐落于中华路727号的小东门街道家床服务中心。一迈进大厅,墙上那巨幅电视屏便映入眼帘,屏幕上实时滚动着辖区内长者的年龄信息、所享受的服务内容以及工作人员的人数等详尽数据,宛如一幅动态的养老服务全景图。

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热情地介绍道,这里早已引入了智能穿戴设备、远程健康监测系统等一系列高科技产品。这些智能设备宛如一位位贴心的“健康卫士”,能够全天候、不间断地实时监测老年人的各项健康指标,一旦出现异常情况,便会在第一时间发出警报。

提及这些高科技设备的实际应用成效,工作人员满脸自豪地分享道:“就在一个月前,一位老人突发身体不适,正是通过这套智能健康监测系统及时发出报警信号。我们的工作人员在接到警报后,迅速行动,以最快的速度抵达老人家中,及时对老人进行了救治,并送医。从而成功地将老人从生死边缘拉了回来。”

如今,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融入养老服务领域。而这些先进技术所带来的便捷、高效养老服务体验,不仅在小东门街道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认可,更是在黄浦区的各个街道迅速推广开来,为更多老年人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福祉。

张晓庆作为小东门街道养老服务领域的“老法师”,在养老服务领域深耕多年,积累了极为深厚的专业经验与独到见解。如今她将很大的精力放在新一代年轻为老服务人员的培养上。

“我本身是80后,如今有越来越多的90后、00后加入到为老服务中来,他们思维活跃、富有创新精神,为为老服务事业注入了全新的活力与无限可能。我尽我所能,为他们提供支持与帮助,助力他们在养老服务的道路上茁壮成长。”张晓庆告诉记者,街道定期组织养老服务人员参加培训,提升他们的专业技能和服务水平。同时,街道还积极引进具有专业背景的养老服务人才,如心理咨询师、营养师等,为老年人提供更加全面、专业的服务。

在“五边形”养老服务体系的推动下,小东门的养老服务事业取得了显著成效。老年人不仅在家中就能享受到贴心的照护服务,还能通过科技手段获得更加便捷、高效的服务体验。未来,他们将继续深化服务供给、科技赋能与人才支撑三方面的探索与实践,为老年人打造更加幸福、美好的晚年生活。

记者 / 邹嘉

编辑 / 孙冲

图片 / 邹嘉

1. 走基层丨40年烟火人生,一碗面留住老城厢的旧时光

2. 豫园股份旗下这家中华老字号“出海”,首店落户英国伦敦

特别声明:本文经上观新闻客户端的“上观号”入驻单位授权发布,仅代表该入驻单位观点,“上观新闻”仅为信息发布平台,如您认为发布内容侵犯您的相关权益,请联系删除!

相关文章

顶 ↑ 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