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宵摊扰民,不能靠“魔法打败魔法”
相关部门必须积极作为,在城市发展的过程中,找到地摊经济与居民生活和谐共生的平衡点,让城市既有浓郁的烟火气,又不失文明风范,真正成为居民安居乐业的美好家园。

图片来源于网络
云南网评论员 许芸翡
近日,湖南长沙一小区楼下夜宵摊扰民,业主投诉无果后,在摊前播放哀乐的事件引发社会广泛关注。据媒体报道,该小区业主自去年10月起,已向物业、城管等部门投诉17次,但问题始终未得到有效解决。物业多次与摊主沟通,对方仅口头承诺整改,实际效果甚微;城管部门也曾劝导和处罚,可摊主与执法人员打起“游击战”,问题反复出现。这一情况充分说明,在现有的维权渠道和执法力度下,居民的合法权益难以得到及时有效的保障。
播放哀乐对抗噪音,这一看似荒诞的举动,背后折射出的是市民维权的无力感。《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等法规,对社会生活噪声污染均有着明确规定。居民有权要求安宁的生活环境,若夜宵摊产生的噪声超出规定标准,无疑属于违法行为。业主多次投诉,本是在合理合法地寻求问题解决,然而相关部门未能有效处理,使得他们不得不采用近乎“以暴制暴”的方式。“魔法打败魔法”的背后,是对规则和秩序无法发挥应有作用的控诉。倘若每一次类似的扰民事件,居民都只能通过播放哀乐这种极端方式来引发关注、维护权益,无疑是城市管理的一大悲哀。事实上,“夜宵摊扰民”一直都是城市治理的顽疾,打开各地政府平台,相关问题投诉、反映量都在前列。
随着夏天来临,摆摊的商贩日益增多。热闹的地摊经济不仅是城市经济的活力补充,更是城市美食、文化等符号的集中体现。近年来,国家鼓励发展地摊经济,许多城市纷纷出台政策,对流动摊贩进行规范管理。就在地摊经济蓬勃发展的同时,诸如噪音污染、环境卫生、交通拥堵等问题也接踵而至。以长沙这一事件为例,夜宵摊的存在为市民提供了夜间消费娱乐的场所,摊主们也借此获得收入,但却严重影响了周边居民的正常生活。如何在保障地摊经济发展的同时,又不侵犯居民权益,成为城市管理必须直面且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通过播放哀乐维权,用“魔法打败魔法”的方式绝非长久之计。这种极端维权行为本身存在一定的法律和道德风险,极有可能激化矛盾,导致双方关系进一步恶化;而且它只是暂时掩盖了问题表象,并未从根本上解决夜宵摊扰民的根源,诸如摊主不良的经营习惯、监管存在缺失等问题依然存在。所以,为避免此类无奈又极端的“维权”事件再次发生,有关部门必须寻求更加理性、合法、可持续的解决方案。一方面,要积极学习先进城市的管理经验,对夜宵摊等地摊经营进行合理规划。比如,划定专门的经营区域,使其远离居民楼;明确规定经营时间,避免深夜扰民;加强对摊主的管理和教育,督促其做好环境卫生、控制噪音等工作。另一方面,要建立健全投诉反馈机制,对于居民的投诉做到及时响应、认真处理,以切实行动维护居民的合法权益,保障地摊经济健康有序发展。
居民用哀乐维权,如同一声警钟,敲响在城市管理者的耳边。相关部门必须积极作为,在城市发展的过程中,找到地摊经济与居民生活和谐共生的平衡点。唯有如此,才能让城市既有浓郁的烟火气,又不失文明风范,真正成为居民安居乐业的美好家园。
彩云网评所登载的所有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欢迎关注彩云网评,投稿邮箱yncywp@163.com,稿费从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