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市场潜力巨大,吸引越来越多国际资本”!业内人士提醒普通金融消费者→
中国商报(记者 马文博)近期,多家外资机构发布最新研报,看好中国市场前景,也有越来越多的外资金融机构加快在华进行业务拓展,这些信息都充分展示出专业投资者对中国资本市场的信心和长期看好的态度。
机构持续看好市场前景
近期,外资金融机构发布的一系列观点和研报多显示出对中国市场前景的看好。
高盛中国股票策略分析师付思近日表示,今年年初以来,全球主动型基金和海外对冲基金在此轮AI行情驱动下有小幅加仓,但整体依然处于历史低位,可卖出空间有限,下行风险较小。从中长期来看,全球配置型资金在A股市场有回流和轮动的可能性。
瑞银证券中国股票策略分析师孟磊表示,当前,沪深300指数和全部A股的静态市盈率为11.7倍和13.8倍。目前A股市场的股票风险溢价仍比长期均值高出1.7个标准差,接近历史最高水平。放眼全球,当前沪深300指数的估值较之MSCI新兴市场(剔除中国)指数有12%的折价,溢价低于21%的历史平均水平,较低的估值水平可能使得A股市场具有更高的韧性。
汇丰最新发布的“新兴市场投资意向调查”显示,中国新一轮促进经济增长的措施提振了投资者对新兴市场的整体信心。其中,将近一半的受访者认为,中国市场的强劲表现对于新兴市场前景是最大的利好因素,这一比例显著高于去年12月调查的29%。
联博基金副总经理、投资总监朱良说:“中国资本市场历来主要由内部因素驱动,因此成为境外投资者分散风险的较好标的。从整体来看,当前中国市场的估值比较低,还有很多现金流健康的优质企业,这些因素让中国股票市场很有吸引力。”
奥优国际董事长张玥表示,外资机构对中国资产的看好,是因为中国经济的基本面持续向好,政策环境也在不断改善,这些因素都为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提供了坚实基础。同时,外资机构通常具有较为成熟的研究和分析能力,他们的观点可能更具有参考价值。
对于投资主线,外资机构主要聚焦AI、消费、高股息等板块。路博迈基金首席市场策略师朱冰倩认为,新质生产力仍是政策重点,中长期看好中国科技股后市的表现。
付思表示,建议关注受益于内需的消费板块(如服务互联网、医药)和高股息个股。高盛中国金融行业分析师杨硕则表示:“当前A股和港股银行股的股息率为4%至6%,对于长期投资者、价值投资者具有吸引力。如果银行能够加大分红力度,股息率会更有吸引力,或触发估值重估。”
“在短期内,政策和外资的推动可能带来市场反弹。”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特聘导师柏文喜表示,要关注那些具备长期竞争力的公司,而不是盲目追逐短期热点。对于普通投资者来说,不如深入研究那些真正能够从人工智能、科技突破和政策支持中受益的公司。
加快在华业务开展
当前,多家外资金融机构正加快在华开展业务,持续加码中国市场。
安盛集团旗下再保险公司的上海运营中心日前获准在华开业。安盛集团副首席执行官乔治·斯坦斯菲尔德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与25年前相比,中国是当今世界第二大保险市场,技术创新一直存在。上海临港的一大优势在于数字化,这是其他平台所不具备的。“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5年之后,这里将成为一个重要的再保险平台,我们将通过它开展业务。”
今年3月底,瑞银宣布,中国证监会已经准予备案其全资控股瑞银证券,未来,瑞银证券有望成为中国第五家外资独资证券公司。
今年1月,中国人民银行等部门联合印发《关于金融领域在有条件的自由贸易试验区(港)试点对接国际高标准推进制度型开放的意见》,从允许外资金融机构开展与中资金融机构同类新金融服务、120天内就金融机构开展相关服务的申请作出决定、支持依法跨境购买一定种类的境外金融服务、便利外国投资者投资相关的转移汇入汇出、完善金融数据跨境流动安排、全面加强金融监管等方面提出了20条政策措施,推动金融制度型开放迈向新高度。
中国人民银行有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会同相关部门推动意见各项举措落实落地,认真做好自由贸易试验区(港)在金融领域试点对接国际高标准推进制度型开放工作,持续推动我国高水平对外开放。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有关负责人表示,截至2024年10月,境外24家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均在华设立了机构,境外40家最大的保险公司已有近半数进入中国。此外,目前,已有9家外商独资基金管理公司获准在华开展业务。
“中国市场潜力巨大,吸引越来越多的国际资本。”财经评论员张雪峰表示,中国经济稳中向好,政策利好不断,企业盈利能力也在提升。不过,对于普通金融消费者来说,投资还是要结合自身情况,谨慎决策。需要关注市场波动,控制投资风险,保持理性投资。
(注:本文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