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说推荐 实时讯息 百科知识 范文大全 经典语录
首页 > 实时讯息 >

春季校园传染病防护指南,师生健康共守护!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09 10:15:00    

春暖花开,万物复苏,同时也进入了病原微生物活跃的季节。学校和幼托机构人员密集、接触频繁,易造成传染病聚集。历年监测数据显示,我市春季学校传染病主要为诺如病毒感染、水痘、猩红热、流腮、新冠等。在此提醒广大师生、家长们:校园是易发生传染病疫情的场所,请提高疾病防范意识,谨防春季传染病侵袭。今天,我们来了解下春季校园中常见的传染病及预防措施。

诺如病毒感染

由诺如病毒引发的急性肠道传染病。发病以轻症为主,最常见症状是呕吐和腹泻,其次为恶心、腹痛、头痛、发热、畏寒和肌肉酸痛等,儿童以呕吐为主,成人则腹泻居多,一般为急性起病,属于自限性疾病,多数患者发病后2-3天即可康复。传播途径主要为粪-口途径传播;被病毒污染的水源、食物、物品可传播;吸入含有病毒的气溶胶也可能被传染。

水痘

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其典型症状为发热,同时皮肤、粘膜上分批出现的红色斑疹、丘疹、疱疹和痂疹并伴有较轻的全身症状。传播途径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接触被病毒污染的尘土、衣服、用具等也可能被传染。

猩红热

由A组β型溶血性链球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高发人群以儿童为主。临床特征以发热、咽颊炎、草莓舌、全身弥漫性鲜红色皮疹,疹退后片状脱皮为特征,严重者可出现关节和肾脏等变态反应性并发症。传播途径为呼吸道飞沫传播和接触传播。

流行性腮性炎

俗称痄腮,由流行性腮腺炎病毒引起的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主要发生在儿童和青少年。主要以腮腺非化脓性炎症、腮腺区肿痛为临床特征,除了侵犯腮腺外,还能侵犯神经系统及各种腺体组织,引起儿童脑膜炎、脑膜脑炎,青春期后可引起睾丸炎、卵巢炎和胰腺炎等。主要通过飞沫经呼吸道传播,也可通过接触被病毒污染的物品传播。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

是由新型冠状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常见症状为发热、咽干、咽痛、咳嗽等,部分患者可伴有肌肉酸痛、嗅觉味觉减退或丧失、鼻塞、流涕、腹泻、结膜炎等,一般症状较轻,个别患者可能并发肺炎,严重者甚至危及生命。主要传播途径为经呼吸道飞沫和密切接触传播;相对封闭的环境中经气溶胶传播;接触被病毒污染的物品后也可能造成感染。

面对这些春季校园常见传染病,我们必须提高警惕,采取科学有效的预防措施,确保师生身体健康。

1.及时接种疫苗。对有疫苗预防的传染病如水痘、流腮等,按疫苗接种程序及时接种疫苗。如学生、教职员工应及时开展水痘等疫苗接种,强化免疫屏障,降低发病风险。

2.加强环境清洁和消毒。教室、宿舍、图书馆、食堂等室内场所,每天开窗通风2~3次,保持室内空气清新。定期对教室、食堂、厕所等公共场所进行清洁消毒,特别是高频接触的物体表面如门把手、楼梯扶手等处。

3.加强日常的健康监测。做好师生的健康监测,落实晨午检、因病缺课登记等,发现有发热、呕吐、腹泻等症状时及时就医,明确诊断,避免带病上课、上岗。

4.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咳嗽或打喷嚏时,尽量避开人群,用纸巾、毛巾等遮住口鼻。饭前便后、接触公共物品等情形后,及时洗手。保持良好的食品卫生,喝开水、吃熟食,海鲜贝类等要彻底清洗、煮熟。

5.增强体质和免疫力。积极组织学生及教职员工参加体育锻炼,增强体质,增强抗病能力。同时适度增减衣服,注意饮食和营养均衡,保证充足睡眠,对提高免疫力也相当重要。

责编:徐睿

相关文章

顶 ↑ 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