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麦飘香处,丰收在望时——自治区农业科学院基地燕麦试验田间见闻

自治区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研究员、国家燕麦荞麦产业技术体系昌吉综合试验站站长李建疆查看裸燕麦长势。(特派奇台记者江斌伟)
新疆网讯(特派奇台记者江斌伟)七月的阳光下,连片的燕麦田中,裸燕麦的穗粒泛着浅黄光泽,皮燕麦的褐色外壳裹着饱满籽粒,微风拂过,麦穗轻摇。
近日,在自治区农业科学院奇台麦类试验基地,国家及自治区燕麦专家正在地里忙碌着,自治区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研究员、国家燕麦荞麦产业技术体系昌吉综合试验站站长李建疆查看着燕麦长势,指尖拂过穗头,眼中满是期待。
长势好 穗粒饱满丰收在望
田垄边,李建疆拨开燕麦叶片,一株“新燕麦2号”的紧凑穗型映入眼帘,每穗结着六七十粒籽,千粒重超26克。
他摘下一粒皮燕麦,褐色外壳油亮光滑,这一品种抗倒伏能力强,即便遭遇风雨也不易倾倒。
不远处,国家燕麦荞麦产业技术体系前首席科学家任长忠观察完根系后,对这片50亩燕麦田的品相赞不绝口,称其长势旺盛,丰收已成定局。
风吹过燕麦田,掀起层层麦浪,裸燕麦的籽粒似碎金点缀其间,皮燕麦的穗头则沉甸甸地低垂着。
李建疆说,基地采用了水肥一体化技术,结合新疆光照足、温差大的优势,燕麦生长态势超出预期。
据了解,燕麦为禾本科植物,属于小杂粮,主要有两种,一种是裸燕麦,俗称莜麦,也就是燕麦片原料;另一种是皮燕麦,粒粒带壳。“燕麦草还是优质饲料,而皮燕麦是种马的美味餐食。”李建疆说。
精选育 新品种创下增产纪录
燕麦在中国种植历史悠久,就连赛马都需要喂燕麦。
“早些年,新疆燕麦种植可没这么省心。”李建疆感慨道,那时候多为农家种或随机引进外地品种。这些品种要么不适应本地气候,要么产量低、易倒伏,导致农民种植积极性不高。
为改变这一现状,李建疆带领团队在国家燕麦荞麦产业技术体系大力支持下,扎根田间,结合新疆生态特点和市场需求,反复筛选、试验,选育出裸燕麦品种新燕麦1号(白燕2号)和皮燕麦品种新燕麦2号(白燕7号),填补新疆燕麦品种空白。
这些品种不仅产量高、品质优,还具有抗倒伏、商品性好、加工特性好等特点。
李建疆举例说,在昭苏县的示范田,51亩新燕麦2号(白燕7号)实收亩产曾达到469公斤,创下了国内领先纪录。
如今,这些良种已在新疆多地推广,成了田间地头的“香饽饽”。
用途广 “吃干榨净”拓产业
近年来,燕麦的价值,在新疆这片土地上愈发凸显。
作为食材,燕麦营养丰富。中国医学科学院卫生研究所分析显示,裸燕麦粗蛋白质达15.6%、脂肪8.5%,磷、铁、钙等元素含量在粮食中名列前茅,其水溶性膳食纤维更是小麦的4.7倍、玉米的7.7倍,能辅助调节血压和胆固醇,很适合糖尿病及肥胖人群食用。
如今,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饮食理念的不断转变,燕麦应用领域不断拓展,已化身燕麦片、燕麦米、燕麦粥、燕麦酸奶、燕麦面包等多样产品。
从药用价值来看,燕麦具有降低血压、降低胆固醇、防治大肠癌、防治心脏疾病的医疗价值和保健作用,已被古今中外医学界所公认。
李建疆认为,对于新疆这一畜牧大区来说,燕麦更是“宝藏饲料”。
分析数据显示,燕麦叶、秸秆多汁柔嫩,适口性好,裸燕麦秸秆中含粗蛋白5.2%、粗脂肪2.2%、无氮抽出物44.6%,均比谷草、麦草、玉米秸秆高;难以消化的纤维28.2%,比小麦、玉米秸秆低4.9%至16.4%,是最好的饲草之一,其籽实也是饲养幼畜、老畜、病畜以及鸡、猪等家畜家禽的优质饲料。
任长忠望着燕麦田说,新疆现代化农业生产在全国处于先进水平,燕麦十分适合在新疆种植,无论作为食用还是饲用都大有可为,在农牧交错带发展潜力巨大。
谈及未来,李建疆说,团队正结合新疆水肥一体化等优势,推广燕麦高产栽培技术规程,探索燕麦苜蓿间混种、燕麦复播等种植模式。同时,还开发了燕麦挤压膨化、燕麦膳食纤维制取等新工艺及网红燕麦片产品,让燕麦“吃干榨净”,进一步拓展产业价值。
任长忠建议,今后,科研团队要深入生产一线,把良种、技术、市场串起来,推动燕麦产业在新疆结出更多硕果。
风徐徐吹过,燕麦田翻涌金浪,麦香里飘着丰收的希望,更藏着新疆燕麦产业的广阔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