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说推荐 实时讯息 百科知识 范文大全 经典语录
首页 > 实时讯息 >

AI浪潮中,出版必须走向新赛道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8-17 08:09:00    

8月15日,“智取未来:科技重塑世界出版新生态”论坛在南国书香节举办。论坛以“聚焦科技赋能出版国际化,探索行业生态与人才需求新变革”为主题,300余位国内外出版同仁聚焦最前沿的AI技术应用情况、技术驱动下的出版业未来、出版新生态下人才需求新变化等议题,共讨出版业未来发展趋势,推进国际出版交流和全球共同合作。

“创造力”是出版业核心

“科技创新为出版业带来机遇与挑战,一方面科技创新正在为出版业注入前所未有的活力,推动内容生产范式实现‘质的飞跃’。”中国出版协会理事长邬书林在致辞中表示,出版流程完成“全链条升级”,国际传播渠道实现“突破性拓展”,“另一方面行业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版权保护、数字鸿沟、技术伦理等挑战的严峻性。”

在中国出版集团有限公司党组成员、中国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纪臣看来,生成式人工智能的迅猛发展,必将改变传统出版从业者的工作模式、思维方式、生产观念,出版业为公众选择内容、编辑内容、传播内容的使命更加艰巨。作为智力密集型产业,出版业必须走向全新的赛道。

“人工智能技术带来了新的机遇,出版商已经开始积极拥抱AI,将其用于营销、设计、翻译、校对、编辑、发行、有声读物等领域。”国际出版商协会秘书长何塞·博尔吉诺(José Borghino)表示,有机遇,也会有挑战,出版商要正视挑战,首先要从“创造力”这一核心出发。在人工智能技术向国际出版界发出挑战的背景下,出版商应团结一致,为出版图书以及人类创造力的价值获取认可而共同努力。

施普林格·自然集团全球图书总裁汤恩平(Neils Peter Thomas)分析了人工智能技术为出版业带来的变化。他认为,人们可以通过将一些复杂、繁琐的重复性工作交给AI,从而使研究人员更聚焦于创作和思考。如今,知识分享更加便捷,很多开放获取的出版资源,通过AI的加持能够更加高效且通过数字化的形式来触达读者。“不过,当前AI的监管没有完全到位,需要全球协同、建立共识,探讨国际上如何构建出版业相关的AI标准。”

“出版业的困境,本质上是工业时代传统模式与数字时代需求的错位。”中信出版集团首席专家乔卫兵指出,传统出版业面临着多重挑战,AI的介入不仅带来效率提升和成本优化的可能,更孕育出“出版+教育”“出版+知识服务”“出版+内容平台”等多种发展新路径。未来的出路可能在于重新定义“书”的价值——从单纯的内容载体转向综合知识服务或体验产品。

博洛尼亚童书展成人书展客座总监、伦敦书展原主席杰克斯·托马斯(Jacks Thomas)认为,人工智能将带来长远的变革,但与此同时,可能会模糊人类与机器创造力之间的界限。未来人工智能负责结构起草,而人类则负责注入深度、声音和情感的共鸣的混合创作可能会成为常态。出版业一直都在适应新技术,而那些拥有人工智能协作能力的人,无论是出版机构,还是作者,都能够为引领行业向前发展贡献力量。

AI同质化,人才差异化

在圆桌论坛环节,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总经理宋志军、广东人民出版社社长肖风华、杰克斯·托马斯、英国伦敦星格文化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刘晓爽等围绕“出版新生态下人才需求新变化”进行了深入讨论。

宋志军认为,在AI的时代,真正好的内容和高质量的出版仍然被需要。出版本质上是在进行传播的工作,高质量的内容和高质量的传播,才能构成高质量的出版。因此,利用任何的工具,实际上都应该把如何提升内容质量、传播效率作为最根本的立足点。

肖风华表示,在未来,AI正在将大部分人“同质化”,而出版要做的是如何在这股浪潮里体现“差异化”。对于未来出版人才,他认为必须要具备几方面的能力——一是价值决策能力,包括跨学科知识整合的能力,对内容文化影响、价值观导向、伦理边界的把关能力;二是技术驾驭能力,高效的人机协同能力以及对算法修正指令与语料质量的把控能力;三是组织整合能力;四是技术伦理与出版安全的把控,员工需要从“内容加工者”升级为出版的“安全守门人”,平衡技术理性与人文理性,确保科技赋能下,出版不偏离出版使命。

在杰克斯·托马斯看来,数字化给出版商带来了一个完全不同的触达观众的方式,既可以是经典的、传统的图书,也可以是数字化渠道。从教育角度来说,当前出版商或者社会最迫切的就是教给大众如何选择内容以及与内容互动,每个人都应学会如何在AI时代寻找到好的内容。

刘晓爽谈到,从国际交流角度来说,无论是把先进的思想从各个国家引进到中国,还是把中国的先进思想输出到国际,这是出版最终起到的桥梁作用,AI让这个桥梁更容易被打通。“但这也给了出版业更大的挑战,那就是什么样的人才能够拥有能力去驾驭新技术。”

南方日报记者 戴雪晴

相关文章

顶 ↑ 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