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说推荐 实时讯息 百科知识 范文大全 经典语录
首页 > 实时讯息 >

法治护航乡村 西北政法大学学子赴陈仓开展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7-25 12:12:00    

七月上旬,西北政法大学刑事法学院师生组成暑期实践团,深入宝鸡市陈仓区开展以“从班列到田间‘最后一公里’”为主题的社会实践活动。他们以法治服务为犁铧,深耕乡村振兴沃土,探寻中欧班列辐射下乡村特色农产品走向国际市场的法治路径。

在阳平镇宁王村,实践团精准聚焦农户跨境贸易的难点。通过村委座谈与田间走访,发现农户对国际贸易规则、合同签订及质检认证存在明显盲区。团队创新推出“案例式普法讲座+模拟法庭展演”,以鲜活案例拆解法律风险,并发放《乡村涉外贸易法律指南》百余册。首日即收集法律需求问卷150份,为后续精准服务奠定基础。

打通法治服务“最后一公里”,需借力区域核心枢纽。团队相继走访宝鸡国际港务区、陈仓区人民法院、宝鸡综合保税区等地——

港务区探机遇。“从宝鸡出发的中欧班列,已开辟直达中亚、欧洲的多条线路,为本地优质小麦、玉米等农产品‘走出去’提供了现实通道。”港务区陈晨经理介绍。阳平铁路货场,繁忙的中欧班列集装箱让师生们感受到“一带一路”的强劲脉动。

法院取真经。陈仓区人民法院法官针对跨境贸易中的合同诈骗、走私等风险发出警示,并为团队提出的“法律冲突适用”等实务问题提供权威解答,为乡村普法注入专业导航。

保税区架桥梁。综合保税区独特的“境内关外”政策及通关、税收优势,启发了团队新思路——推动乡村农产品借力保税平台走向世界,并利用其仓储优势化解农产品季节性销售难题。

在联合村工业园,实践升级为深度赋能。团队结合港务区物流优势与法院风险防范知识,为村委负责人集中宣讲解惑,并实地走访。一位合作社负责人感慨:“以前觉得国际贸易很远,现在知道如何用法律保护自身权益了。”

此次实践构建起“高校-港区-乡村”三级法治服务链。当法律智慧融入乡土,一条从钢铁班列延伸至青青田埂的法治之路,正助力中国农产品沿“一带一路”稳健走向世界舞台中央。

文/王韦超

相关文章

顶 ↑ 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