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人工智能司法应用交流合作 探索实现"智能正义"
中国日报4月25日电(记者 曹音)第二十次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最高法院院长会议4月23日在浙江杭州召开。围绕"人工智能司法应用"这一国际议题,与会嘉宾展开热议,共同呼吁进一步深化交流合作,探索实现"智能正义"。
当前,人工智能技术飞速发展,对全球经济社会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产生深远影响。上合组织各成员国法院都在积极推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科技创新成果同司法工作深度融合,探索实现审判方式、工作方式、管理方式的全新塑造。
中国最高人民法院分管日常工作的副院长邓修明在发言中介绍了中国法院近年来推进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成果,同时表示中国法院正积极探索人工智能技术赋能司法审判。例如,最高法人民法院研发"版权AI智审"系统,为解决版权侵权纠纷中的图案查重难问题提供了有力支撑。又如,上海法院形成以数助办案、数助监督、数助便民、数助治理、数助政务为核心的框架体系,在促进法律适用统一、助力社会治理等方面成效明显。再如,深圳法院的人工智能辅助审判系统,实现立案、阅卷、庭审、文书制作等全流程人工智能辅助办案,有力提升审判工作质效,上线以来平均结案时间缩短38天。2024年11月,最高人民法院发布了"法信法律基座大模型",具有较强的法律语言理解、法律逻辑推理和根据提示生成文本等专业能力,在与应用场景更好结合后,能够发挥更大潜力和作用。
"中国法院正在全面推进'智能化'赋能,努力实现用智能辅助、用智能服务、用智能管理。"邓修明说。面对人工智能带来的风险挑战,他强调,中国法院将始终坚持"辅助审判"定位,明确作出司法裁判和承担司法责任的智能是审判人员,坚决守住法律、伦理和安全底线。
巴基斯坦伊斯兰共和国最高法院大法官谢赫·沙希德·瓦希德提议建立一套可靠的伦理原则框架,以引导人工智能在司法领域的应用。"我们必须时刻警惕人工智能在司法领域应用所带来的伦理、法律和社会影响。这关乎重大——正义不仅要实现,而且要以人们看得见的方式实现。这需要我们在使用新兴技术时建立公众信任,并确保操作的透明性。"在他看来,若法院在决策过程中使用人工智能协助,应如实披露,以确保当事方充分知情并能作出相应回应。人工智能必须始终作为辅助工具,而不能代替法官裁判,最终判决必须由法官亲自作出。此外,必须严格遵守隐私法规和网络安全规范,保护当事人的敏感数据。
在印度,人工智能也在司法领域得以广泛应用。它可以自动化法院日常工作流程,智能管理文档,协助快速准确地审阅大量材料;还可以辅助法官分析证据、起草判决书,简化案件管理,从而缓解积案问题,提供有数据作支撑的洞见,从而促进决策的一致性。在资源配置上,比如预测案件数量、优化庭审时间安排,人工智能也能提供指导、提高效率。"总而言之,这些工具提供了一种使司法公正更清晰、更快捷、更公平的方法。"印度共和国首席大法官桑吉夫·康纳说。
但桑吉夫·康纳同时指出,与任何新兴技术一样,法律系统中的人工智能带来了与其潜力同样重要的一系列挑战。"关键在于我们是否能够正视问题,迎难而上。"他强调,技术发展迅速,因此人工智能系统也需要定期更新,这便要求监管体系必须具备实时调整的能力。另外,透明度和隐私保护必须贯彻技术应用的始终。公众有权了解人工智能的训练过程,他们的个人数据也必须得到保护。
他建议在司法系统中构建一个负责任的人工智能生态系统。"人工智能应当是司法流程强大的盟友,而不是威胁。"他说,"印度各个法院都在积极拥抱技术创新,但如果不进行教育,就会带来新的漏洞。我们现在的挑战不仅在于如何应用技术,更在于如何理解技术。"
他对一些年轻法律专业人士完全依赖人工智能来起草文书及进行法律检索表示担忧。在他看来,这些技能本应是他们必须自行掌握的核心能力,因此需要培养司法人员的判断力,让人工智能成为批判性思维的辅助,而不是它的替代品。"法律行业的未来取决于我们是否明白,什么时候使用技术服务人类最好,什么时候应该坚持人类自己的判断。这就需要各机构在专业课程、继续教育以及实用框架方面作出投入,让人工智能在法律实践中得到智能且合乎道德的应用。"他补充说道。
据伊朗伊斯兰共和国司法机构副总监、信息技术统计中心主任穆罕默德·卡塞米法尔德介绍,伊朗伊斯兰共和国司法部正在实施一项基于使用新兴技术进行司法改革的计划。该计划旨在通过以下方式提高以数据为中心的治理水平:增加人工智能在决策中的使用;发展系统监管,以减少法官的工作量,并缩短案件审理时间;提高司法决策的准确性和质量;使人民更容易获得公正,并提高司法事务的透明度。此外,在伊朗伊斯兰共和国第七个发展计划中,伊朗司法部应通过使用新兴技术(包括人工智能)来简化案件审理和解决公众纠纷,以便帮助法官,同时保持法官的个人责任。
"人工智能是一种机遇。"他呼吁各成员国在新技术应用及司法服务智能化领域深化合作、交流经验,建议就以下议题成立人工智能专业委员会:明确人工智能在司法决策中的责任范围、制定人工智能伦理标准和人权、制定人工智能推广和管理政策、协调司法数据保护标准。
"智能正义需要智能的团结。所有成员国应加强在伦理和人权领域的合作,确保人工智能技术不是威胁,而是实现公平正义的工具。"他补充说道。(完)
来源:中国日报网